了解嶺南文化研究同學及畢業生參與社會運動的觀點?

各位嶺南文研人:

 

早前提出嶺南文研人五區公民廣場反國教行動,直至現時為止,只有一人回覆。因此,按之前會議的決議,五區公民廣場反國教行動將延期或取消,而原定於16號或19號晚上於城大的會議,亦同樣宣佈取消。

 

回想起來,當初一鼓作氣,以不足一天的時間,聯絡上CUS各年的畢業生成為發起人,亦於不足兩星期的時間,收集了百多個聯署,建立了一個不是太完備的網上資料庫(www.nonationaledu.wordpress.com),會同MCS的同學及畢業生,經數次會議,腦震盪出不同支援運動的方案。直至最近,具體化了一個行動,希望以文研人的身份,介入社區同時,希望以調查研究的角度,了解市民對運動的認知及參與情況,繼而把結果整理,支援運動及論述生產,可惜得不到預期(每日活動不少於5人)的反應。

 

為希望能了解各同學及畢業生的狀態,希望大家能以數分鐘的時間,填寫以下問卷及資料,以方便我們進一步檢討及策劃下一步,謝謝大家!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viewform?formkey=dHZjN3F5MnZod21VWTRCd3NtSTdTa2c6MQ

 

煩請協助廣傳給其他文化研究的同學,謝謝!

邀請加入嶺南文研人五區公民廣場反國教行動

http://www.ipetitions.com/petition/mcsandcusnonationaledu/

請廣傳給其他文研人!

討論有關具體落實五區公民廣場會議紀錄

討論有關具體落實五區公民廣場會議紀錄

日期: 10月5日(五)

時間: 晚上8:30至9:50

地點: 城市大學CANTEET近燒味部

出席: Celia, Jan, Parkson(紀錄)

 

背景: 自胡紅玉(委員會主席)表示出對國教科指引含糊的決議公佈後,雖然團體包括學民思潮、家長關注組等都表示“唔收貨”,但明顯社會氣氛亦起了些變化,指標性的觀察包括幾次「罷課」活動的參與人數及氣氛等。

 

五區公民廣場的目標: 與市民接觸,發放資訊及搜集資訊。

市民接觸: 在社區中,找尋曾參與不同形式的行動市民,當中可以是包括家長,老師、中小學學生等;

發放資訊: 早前判斷,互聯網、社交網站等有很多重要的資訊,但可能由於資訊氾濫或是數位鴻溝等原因,以不同的方式,進入社區發放資訊。由於缺乏大型集會「收割」或盛載,因此可能沒有迫切性,但估計當與市民交流時,亦可作有利運動的資訊澄清

搜集資訊: 一般來說大型集會出現後,較難發生參與者的檢討,但這些檢討是十分重要的,無論是對持續反國教的運動或是參與其他公民社會參與的議題,因此這搜集資訊可以了解成市民參與的行動調查,可能包括以下的題目:

在反國教的兩個多月的時間中,你如何參與?有沒有參與?經驗如何?覺得有沒有用,是否可以改變社會?有沒有更有較的方法等等

其他目標:如搜集過程的資訊有紀錄或整理,不排除以文章方式作出版或投稿。

 

行動名義: 嶺南文研人反國教

主要擔憂: 工作人員的人手不足,由於在街頭要處理的東西不少,包括現場環境的觀察、發言、收集市民意見等等,因此將訂立目標人數下限,不足5人報名的,那日的計劃便取消或延期,因此需要鼓勵MCS及CUS同學及畢業生參與。

 

初步議訂的日期: 4/11 , 18/11, 2/12 (星期日)

          時間:下午(約4個小時)

      暫定地點:

日期 區分 地點初議
4/11 香港島 添馬艦公園
18/11 九龍 鴉打街球場
2/12 新界 荃灣/大埔

 

派發:

l   MCS同學Fifi : (Facebook contact: https://www.facebook.com/#!/bunny.fifi.7?fref=ts )設計了一些貼紙,希望可以發放給中小學生,可參考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10151034046917623.413001.583212622&type=3

一方面同意五區公民廣場是一個好的發放渠道,但另一方面,CUS有很多畢業生是從事教育工作,可鼓勵老師發放給學生。

 

l   可考慮印製單張

l   工作人員亦需要有發問指引

 

宣傳: 早前提出地點,是假設會有途人(非遊客)經過,但亦可在訂立足夠籌組人數後公開宣傳及邀請友好團體協助發放宣傳

 

是否申請公眾集會的不反對通知書? 由於我們只是民間團體常用的街站的方式,不是集會,加上考慮申請不反對通知書的不合理性,因此不會作申請。但由於可能經一些團體協助宣傳,基於保持團體間的信任關係,因此在宣傳品上將作出不申請的聲明。

 

分工:

Parkson,繼續聯絡學聯社運資源中心(自治八樓)有關音響的安排

Jan, 待資訊確定,製作宣傳海報及發放

Celia, 協助動員CUS畢業同學

 

下次會議日期: 16/10(二)或19/10(五),較人多出席的日子開會,時間晚上八點

地點: 城大某班房(Parkson找 BENZ協助book房)

希望將成為街站工作人員的朋友盡力出席是次會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條

參與五區公民廣場行動預備會議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話:_____________________

電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CS/CUS    學生:__Year_____  畢業年份_____________

選擇有關會議日期: (只選一項) (將成為街站工作人員的朋友盡力出席是次會議)

16/10(二),時間晚上八點                       

19/10(五),時間晚上八點                       

兩晚都能夠出席                               

兩晚都未能出席,但會協助以下街站工作          

 

出席五區公民廣場街站

 

日期 區分 地點初議 出席
4/11 香港島 添馬艦公園
18/11 九龍 鴉打街球場
2/12 新界 荃灣/大埔

#如不足5位工作人員報名,當日的計劃便延期或取消,

懇請協助動員你認識的文研人

#我們將不會申請公眾集會的不反對通知書

其他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條請不遲於10月11日前回覆電郵至 nonationaledu@yahoo.com.hk

 

 

撐「真撇回」。拒「假讓步」至少10個理由

Designed by Fifi, Facebook contact:https://www.facebook.com/#!/bunny.fifi.7

Continue reading →

mcs&cus反國教行動會議

各位:

mcs&cus反國教行動會議

按已回覆的朋友的意願,比較多能出席的日子為10月5日,因此下次會議安排如下:

日期:10月5日(星期五)

時間: 晚上8:00-11:00

地點: 城大CANTEEN近燒味部的位置

一面食, 一面開會

議程: 討論五區公民場場的具體安排

若未能出席的朋友,歡迎會議前透過電郵或facebook等表達有關建議

爽通識:公民教育才是王道,葉一知, 爽報, 20-9-201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920/18020704

一、公民與國民意義之別

「公民」是指取得某國國籍,並根據該國法律規定享有權利和義務的人。公民能介入國家生活,而公民意識是指清楚知道身為一位公民應享有的基本權利和應盡的義務,並以社會正義為原則,關心與熱心參與公共事務及改造社會。
「國民」是比公民狹隘的身份,側重點在「以國為榮」的情感,故國民教育強調必須認同國家,卻少談甚至不談國民的政治權利,而多談義務,並強調義務主要因愛國而來,以免政權受到挑戰。
結果,國民只有情緒上的盲目認同,而不把問題指向當權者。當權者只是國家的政治代理人,而非國家擁有者,人民應有權更換管治者,這就是公民權利。國民教育強調國家富強,而富強是因政權而來,但同樣由政權帶來的種種問題,國民教育會叫人民理解、忍耐,給政權時間去改善,而不會提及更換政權的可能。

二、公民教育強調權利

當政權侵害公民權利時,由於人民欠缺公民教育,對自己的權利一無所知,便變成被欺壓的一群。內地因而出現了「維權律師」和「維權運動」──由一班法律知識豐富的人去維護平民的權利。
顯然,公民的定義是廣闊和包容的,愛國不等於愛黨,認識國家絕對沒有問題,但同時也應給予人民應享之權利,並讓其清楚知道。國民教育欠的往往是後者。
有少數族裔學校表示對國教科的憂慮,因其「種族身份」並非華裔,生活方式保留了與種族關連甚大的文化,要他們強行對中華文化產生優越認同感,無異強人所難。公民教育不強調情感,只注重認識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沒有認同國家感情的尷尬問題。只要你入籍某一國家,無論種族為何,都必須負一定義務,同時又享有一定權利。

三、真睡和裝睡的人

注重情感認同的國民教育(姑勿論該科叫甚麼,只要內容有情感認同評核皆屬此類),常造出兩類人:(一)盲目認同和附和政權者;(二)假裝認同以安身立命者。
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日逝世時,北韓人民在鏡頭前哭得呼天搶地,有些人大概是真心的,但更大部份人是裝出來的──據說如果你感情不足,便要接受再教育甚至更壞的後果。北韓是「國民教育」的極端示範,強調朝鮮民族偉大而不需外求,並設置一個永遠的敵人:美國。在教育裏灌輸「美帝是邪惡、不讓朝鮮民族強大的敵人」。而朝鮮現有政權都不容質疑,如果發生大問題,責任必然是美國。這種教育跟香港那本「中國模式」強調的有異曲同工之妙──大大提高政權地位,美其名為「進步」、「無私」、「團結」,並指外國「政黨輪替,人民當災」,從而美化一黨專政。
有來港內地學生寫了一篇「你沒法叫醒裝睡的人」,說的就是這樣一回事:你明知道國民教育只是隱惡揚善的吹噓,但你為了前途和將來的出路,只能假裝認同,最後造成一群自小習慣虛偽的小朋友,又或者是無法判別是非而被洗腦的「真心膠」。

四、反日示威的啟示

近日因釣魚台問題而來的反日示威,更佐證狹隘國民教育的遺害。試想,內地人從來沒有自由行使遊行示威的權利,國民教育也不會提,但每當中日發生磨擦,內地卻出現大規模遊行示威。但如果內地發生任何不公不義之事,無論是毒奶粉、豆腐渣工程以至強拆民房,只要有丁點民眾聚集,必遭打壓鎮壓,消息必被封鎖。這正反映,中央強調的是「借外侮以穩其權」,利用民族主義所謂「愛國心」,把焦點向外,並將向內的不滿打壓消滅,剝奪民眾政治權利,以達維穩之目的。
狹隘國民教育又常教出盲目愛國者,欠缺理性。香港十三萬人圍政總,秩序井然,顯示非常高的公民質素;反觀內地反日示威者,燒車、拆舖、搶掠、趁火打劫,盲目愛國情緒令其失去理性,把無辜人牽涉在內,肆意犯法而公安也不執法,只要愛國便可違背公民的義務,違背社會正義的原則。這就點出公民教育和國民教育之分別了。

19SEP2012 城大師生反洗腦集會-圓玄小學家長發言 By SocREC

台灣大支與香港L.M.F.傳奇主唱mc仁”洗腦教育”

最新訊息請上大支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pages/%E5%A4%A7%E6%94%AF/267893688022

mc仁粉絲專業

http://www.facebook.com/pages/MC-Yan/56930707781

教協就政府的國民教育科新方案,十問特首及教育局, (資料來源: 教協,新聞稿, 2012年9月16日)

教協就政府的國民教育科新方案,十問特首及教育局

質問1:撤回課程指引,是否等如禁止學校進行德育及公民教育?

1. 特首梁振英在9月8日指出:「撤回是否指如果有些辦學團體,他們想在學校辦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特區政府都用某些手段禁止它去辦呢?」,查實現時已存在「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2008)」,學校在未有新指引依然可以按舊指引繼續進行德育及公民教育,根本不存在「禁止開辦」的問題。請教育局糾正特首的說法,這亦反映特首並不了解今日香港的教育制度現況。

質問2:外界不應干擾的說法,是否意圖排斥教育團體、家長及校友去監察政府推動國民教育科?

2. 政府在9月8日的新聞公報指出:「如有學校決定不推行此科,社會理應尊重。同樣地,若學校已有推行計劃,外界亦不應干擾。」,請問這裏所指的「外界」是甚麼?  現時校管條例下,校友、家長均是法團校董會的成員之一,政府的說法,變相向積極關注學校的家長及校友施壓,否定他們在學校發展中的角色。

質問3:由課程發展議會檢視課程,等同「密室修訂」,怎能回應廣大市民的訴求?

3. 教育局9月10日的聲明指出「教育局局長已要求以楊綱凱教授為主席的課程發展議會,盡速進行討論,並認真檢視指引…」,然而課程發展議會中,既沒有公民教育專門學者,又是閉門會議,如何能保證修訂過程有充份考慮市民的意見,並取得新的課程能取得市民的認同?

質問4:開展委員會是否不作重組,也不會重新訂定其職權(例如修改課程的權力)?

4. 教育局9月10日的聲明指出:「胡紅玉為主席的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亦會廣泛諮詢社會人士,並就指引問題向課程發展議會提出意見」,但事實上胡紅玉為主席的「開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委員會」成員名單公佈後,公眾普遍認為其成員代表性不足,亦未能涵蓋關注公民教育的不同人士,由一個認受性不足的委員會收集意見,只會帶來另一次的諮詢災難!

質問5:有沒有課程修訂的時間表,以免洗腦課程落地生根?

5. 政府就課程修訂,並未提出開展的時間表及向全港市民的廣泛諮詢的方法,似乎正在施行拖延策略,也迴避面對全港市民的諮詢工作。

質問6:抽起「當代國情」部份後殘缺不全的課程文件,請告訴學校如何跟從?

6. 教育局9月10日的聲明宣佈「即時抽起目前課程指引中『當代國情』及相關評估的部分」,查實「當代國情」分布於包括「國家範疇」的不同部份,包括課程規劃、學與教、評估、學與教資料等章節,抽起後令課程指引變得支離破碎,學校根本難以實行一份殘缺不全的課程文件。

質問7:政府不撤回《課程指引》,是否表示指引仍然生效?

7. 政府不再強制設立獨立必修科,但又不肯撤回《課程指引》,教育局仍有權要求所有學校遵從指引,包括未有抽起的教學目標、課時安排及評估方式,並可透過視學制度及撥款監察來控制學校的執行情況,校本自決根本是子虛烏有。

質問8:請解釋堅持使用「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名稱,而否定「公民教育」名稱的原因。

8. 環顧整份課程文件,完全找不到任何學理分析,支持課程的名稱改為「國民教育」;過去的社會討論,已廣泛認為「國民教育」有鼓吹狹隘國家主義甚至令人聯想到納粹主義教育;而事實上國內也以公民教育命名相關的教育範疇,教育局堅持不改「國民教育」課程名稱究竟有何理據呢?

質問9:「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問卷,是否評核學校推行國民教育是否達標的手法?

9. 教育局自2008年起透過「情意及社交表現評估」問卷,收集全港學校及學生在國家認同的數據,並聲稱問卷獲國際廣泛使用。但已有教育學者指出,政府只是選擇性採用國際問卷,排除了公民意識、人權、民主、法治等範疇的問題,只著眼於對國家的態度,根本違反問卷原意。當年負責修訂問卷的莫慕貞博士,也直指部分問題偏頗,但教育局並不理會。教育局必須回應學界的質疑,擱置問卷,避免以評估推動洗腦活動!

質問10:為甚麼要求呈報學生參加國民教育活動的資料?

10. 教育局去年開始設立「國民教育內地學習及交流活動資料庫」,並要求學校鉅細無遺地呈報學生參加國民教育交流團的資料,令人質疑當局為學生設立「愛國檔案」,對於數據會被如何使用深表擔心,教育局應該取消此安排,以釋公眾疑慮!

(資料來源: 教協,新聞稿, 2012年9月16日)

亂剪課程低格檢討不如全面撤回!——駁斥教育局9 月10 日有關國民教育科的聲明, 作者: 張銳輝, 明報, 觀點/A35, 2012-09-18

亂剪課程低格檢討不如全面撤回!——駁斥教育局9 月10 日有關國民教育科的聲明
教育局在9 月10 日拋出了較具體的課程修訂機制及「抽起」內容方案,政府以為自己已回應民意,可惜,所謂的讓
步仍隱含大量「魔鬼細節」,更進一步彰顯教育政策制訂的根本缺憾。
課程「維穩」偏狹
抽起「當代國情」無補於事
教育局聲明指出「教育局宣布即時抽起目前課程指引中『當代國情』及相關評估的部分」,這說法是含糊不清的
,課程指引中「當代國情」是課程中作為認識中國的其中一個範疇,散佈在課程中的不同章節及附件。抽起該部分
將包括課程規劃、學與教、評估、學與教資料等章節的相關內容都需要抽起,而並非如聲明所指「相關內容只佔課
程小部分」,結果將會令餘下的課程指引變得支離破碎,根本難以實行。
再者,社會反對國民教育科的原因,並不止於「當代國情」的課程內容。例如早前教育局推出的「黃河之水天上來
」教材,表面上是「自然國情」而非「當代國情」,但學者批評當中教學焦點傾向「情感觸動」,把國家比喻為母
親而母親也有發脾氣的時候,從而混淆了國家與政權的概念,相反學生在基本知識和理性認知不足,容易出現情感
灌輸的問題。
此外,在第二學習階段(高小)國家範疇的教學目標相關價值觀和態度中,只要求學生擁抱國民身分認同、欣賞、
團結、愛國心、文化承傳等所謂的「正面價值觀」(見課程指引34 頁) , 而平等、人權、自由、法治、民主的普
世價值只在世界範疇出現(35 頁)。直至第三階段(初中)國家範疇的相關價值觀才出現上述的普世價值,此舉不
禁令人感到課程要為小學生「打好維穩愛國」的基礎,才讓其升上中學,完全否定了教育學上一直奉行:能力與態
度的建立,需要螺絲式由年小開始重複經歷,由淺入深地培育。
密室修訂必再起公憤
因此, 「剪貼式」的小修小補,不能徹底解決課程整體保守灌輸的問題。
再者,聲明指出「政府樂意重新檢討『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部分內容,並作出所需修訂」,政府似乎只準
備檢討課程指引「部分內容」,這個取態與社會大眾的期望是背道而馳的。事實是指引公布後,社會人士教育學者
等已經從根本的學理原則和教學目標上否定指引的內容,例如曾榮光教授批評課程忽略多元公民身分而偏向族裔本
位認同、梁恩榮博士指出課程藉着「情感模式」來培育具排他性的國民身分認同乃嚴重的問題等等。
及後教育局聲明指出「教育局長已要求以楊綱凱教授為主席的課程發展議會,盡速進行討論,並認真檢視指引
……」,更進一步把課程指引的檢討及修訂工作,局限於在「課程發展議會」中進行。然而,「課程發展議會」的
會議並不公開,議會成員缺乏學生、教師、家長及異見學者參與,代表性不足,許寶強博士更認為這些議會根本是
殖民教育體系的過時產物。如此檢討,結果一定再次惹來公憤!
撤回課程指引
不會影響學校運作
聲明最後指「『撤科』的說法並不成立」,由於「學校已有推行該科的計劃,政府或任何人士不應亦不能制止他們
推行此科」;9 月11日特首更再次指「要政府撤回的話,即是等如政府要禁止學校,在它自己想開這一科的情况下
都不讓他們開」。上述兩個說法都是誤導公眾而偏離事實的。事實上,現時已存在「德育及公民教育課程架構
(2008)」,學校在未有新指引前,依然可以按舊指引開展德育及公民教育教學活動,現今各學校已有德育教育、
也有國情教育、公民教育等,難道學校都「違規」嗎?
梁政府再一次施展「語言偽術」,寧願誤導公眾對學校課程的認識,寧願破壞課程指引的完整,都不肯撤回課程
;同時,檢討及修改課程的機制封閉而缺乏公眾參與,再一次突顯課程指引乃政治任務的本質。由此可見,政府並
未改變立場,仍執意要在香港的教育制度裏植入一個以擁抱現政權現制度、情意培育為先、強調狹隘族裔精神的順
民教育課程,全民抵抗洗腦國民教育的抗爭,尚有漫漫長路要走。